在色谱分析中,特别是液相色谱串联质谱(LC-MS/MS)分析中,循环时间、驻留时间和通道延迟时间(也称通道间延迟时间,Interchannel Delay,ICD)的设置对于实验结果的准确性和灵敏度至关重要。以下是对这三个参数的正确设置的详细解释:
### 一、循环时间(Cycle Time)
循环时间是指一个采样循环(即一个Cycle)对所有MRM(多重反应监测)离子通道扫描一次所消耗的时间。它决定了仪器在给定时间内能够扫描多少次,从而影响到数据的采集速度和分辨率。
1. **计算方法**:
循环时间 = 通道数量 × 驻留时间 + (通道数量 - 1) × 通道延迟时间 + 2 × 极性切换时间(如果存在极性切换)
其中,极性切换时间是指切换不同极性模式(如正离子模式和负离子模式)所用的时间,它也与仪器硬件本身有关。
2. **设置建议**:
* 在保证灵敏度和分辨率的前提下,尽量缩短循环时间,以提高数据采集速度。
* 根据实验需求选择合适的通道数量和驻留时间,以平衡数据采集速度和分辨率。
### 二、驻留时间(Dwell Time)
驻留时间表示仪器采集某离子的时间,是MRM方法中的一个重要参数。它直接影响到数据结果的质量和灵敏度。
1. **设置建议**:
* 驻留时间越短,色谱峰点数越多,但过短的驻留时间会导致噪声增加,信噪比下降,甚至可能导致色谱峰峰形毛刺。
* 驻留时间越长,色谱峰点数越少,点数过少则导致色谱峰成锯齿形,影响定量的准确性和精度。
* 通常色谱峰要求至少10个点数,定量要求严格一点会建议在15\~20个点数。
* 需要在信噪比和色谱峰点数上进行权衡,根据实验需求和仪器性能选择合适的驻留时间。
### 三、通道延迟时间(Interchannel Delay,ICD)
通道延迟时间指的是扫描不同MRM通道需要切换电压消耗的时间。它通常与仪器硬件本身有关,并且会影响到循环时间的计算。
1. **设置建议**:
* 通道延迟时间是仪器固有的属性,通常无法直接调整。但可以在选择仪器时考虑其通道延迟时间的大小,以选择性能更优的仪器。
* 在实验设置中,可以通过优化其他参数(如驻留时间和循环时间)来弥补通道延迟时间对实验结果的影响。
综上所述,循环时间、驻留时间和通道延迟时间的正确设置需要综合考虑实验需求、仪器性能和实验条件。通过合理的参数设置,可以确保实验结果的准确性和灵敏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