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检定校准结果进行确认是确保实验室仪器设备准确性和可靠性的关键步骤。这一过程通常涉及多个方面,包括基本信息的确认、技术信息的确认以及结果确认的其他工作。以下是对检定校准结果进行确认的详细步骤:
### 一、基本信息的确认
1. **检定校准机构资质的确认**:
- 验证检定校准机构是否具备相应资质,其测量范围能否满足检定校准的具体需求。
- 在检定校准实施前,应对此进行评价,并在实施后核对资质信息的完整性。
2. **测量范围的确认**:
- 确认检定校准机构对所检定校准参数的测量能力。
- 查看证书附表,确认测量参数是否取得计量授权或CNAS认可,以及该参数的测量不确定度或准确度等级是否满足检定校准设备的要求。
3. **送检单位及设备信息的确认**:
- 检定校准证书上应记载申请检定校准的检测机构的名称、地址等信息,以及设备的名称、规格型号、出厂编号等信息。
- 这些信息应准确无误,设备管理人员或检测人员需进一步核对。
### 二、技术信息的确认
1. **校准参数的全面性**:
- 确认所有需要校准的参数是否都已进行了校准,并在校准证书中体现了标准值、示值或示值误差等信息。
2. **满足预期使用要求**:
- 设备的预期用途需参照检测方法标准或技术规范、设备使用说明书以及校准所依据的计量检定规程或校准规范。
- 校准结果需满足这些预期要求。
3. **测量范围或测量点的准确性**:
- 检测机构在提出校准申请时,需明确校准参数的测量范围或测量点,以确保校准机构有针对性地进行校准,从而满足检测需求。
4. **计量溯源性信息确认**:
- 校准证书中应包含计量溯源性信息,如校准机构所使用的计量器具的名称、测量范围、准确度/测量不确定度/最大允差及证书编号与有效期等。
- 或数据可溯源至国家计量基准、国际单位制的声明。
5. **测量不确定度信息确认**:
- 校准机构在校准证书中必须提供测量不确定度信息,通常为扩展测量不确定度,并应提供包含因子。
- 设备的测量不确定度通常要求不超过检测结果测量不确定度的三分之一,以确保设备的精度满足检测需要。
### 三、结果确认的其他工作
1. **合理利用修正信息**:
- 当检定或校准结果产生修正值或修正因子时,需要根据检测方法的准确度要求来决定是否应用这些修正信息。
- 如果检测方法对其准确度有明显要求,或者测量结果需要参与检测结果运算,或直接读取检测结果时,应使用修正值或修正因子进行修正,以提高检测结果的准确性。
2. **状态标识确认**:
- 通过对比设备的预期用途与检定校准结果,可以判断设备的状态(合格、准用或停用)。
- 检测人员应根据确认结论在设备上粘贴或加挂适当的标识,以表明设备的检定校准状态,从而方便设备使用人员了解设备状态,避免误用不合格设备。
3. **检测结果的追溯**:
- 对于不满足检测需求的测量设备,应当停止使用该设备,并对可能受设备不合格检定校准状态影响的检测数据进行分析,判断这些数据可能存在的风险。
- 必要时需要对已出具的检测结果进行追溯,追回检验报告,并承担相应的责任。
综上所述,对检定校准结果进行确认是一个全面而细致的过程,涉及基本信息的核对、技术信息的验证以及结果确认的其他工作。这些步骤共同构成了确保实验室仪器设备准确性和可靠性的关键环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