液相外标法含量计算是一种常用的定量分析方法,在高效液相色谱(HPLC)分析中尤为常见。以下是进行液相外标法含量计算时需要注意的几个关键点:
一、样品准备与称量 称样量的准确性:应采用加量法,确保一次称取到位,避免误差。称量时,要保证不出现撒漏,特别是对于具有挥发性或不稳定性的样品,直接称样时可能会产生误差。 样品均匀性:确保样品是均匀的,特别是液体样品,在称量前需要摇匀。 二、对照品的要求 对照品质量:对照品的含量值必须准确,且具有合法来源。 对照品保存:对照品应按照要求保存,避免降解。如果对照品保存在冰箱中,称量前应先放在干燥箱中进行回温烘干,以避免吸收空气中的水分影响含量值。 三、仪器与条件 仪器校准:确保液相色谱仪经过校准,处于良好工作状态。 色谱柱选择:选择合适的色谱柱,考虑其柱长、内径、粒径以及填料性质,这些因素都会影响药物的保留行为。 流动相组成:流动相的组成和比例对分离效果有显著影响,需要根据待测物质的性质进行优化。同时,流动相缓冲盐的pH值也需要特别注意,因为它会显著影响某些碱性药物的保留行为。 四、分析方法与计算 分析方法可靠性:所使用的分析方法必须可靠,否则样品峰面积或保留时间会发生变化,影响检测结果的重现性。 标准曲线绘制:使用一系列不同浓度的标准品溶液进行测定,分别测量它们的峰面积(或峰高),并绘制浓度与峰面积之间的标准曲线。标准曲线的线性范围应覆盖待测样品的预期浓度范围。 样品峰面积测量:准确测量待测样品的峰面积(或峰高),确保积分准确,特别是在样品峰形不够好或分离度不够好的情况下。 含量计算:根据标准曲线和待测样品的峰面积(或峰高),计算出待测物质的浓度。注意对照品和样品是否使用了同一份稀释剂稀释,因为不同的稀释剂可能会受到温度变化的不同影响。 五、操作细节与注意事项 避免污染:确保仪器系统和样品处理过程中不受污染,避免产生残留影响峰面积的测定。 温度控制:注意控制实验温度,避免容量瓶等仪器因温度变化而发生变形或影响稀释体积的准确性。 定量操作准确性:在进行定量操作时,如使用容量瓶和移液管时,要确保操作准确,避免产生误差。特别是移液管吸液时液面不要高过刻度太多,放液时不要用洗耳球吹,尽量保持每次操作时间一致。 综上所述,进行液相外标法含量计算时需要注意样品准备与称量、对照品的要求、仪器与条件、分析方法与计算以及操作细节与注意事项等多个方面。只有确保这些方面的准确性和可靠性,才能获得准确可靠的测定结果。 |
- 上一篇:食品国抽样品前处理耗材选择指南
- 下一篇:不同比例乙腈的沉淀蛋白效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