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常用柱型 反相C18柱(最常用) 主要机理:以疏水作用为主,多肽氨基酸残基(尤其是疏水性残基)与C18固定相亲和,极性较强的多肽流出较快,疏水性强的多肽保留时间长。 流动相:通常采用水+有机溶剂(乙腈ACN或者甲醇MeOH),加适量酸(如0.1%三氟乙酸TFA、0.1%甲酸)有助于提高峰形和抑制二级结构形成。 粒径:分析级常选1.7–5μm,UPLC用更小粒径,制备级可用更大粒径。 反相C8柱 链长略短(八烷基),疏水性比C18弱,部分小肽或极性更高的肽类用C8分离更适合。 亲水相互作用色谱(HILIC)柱 偶用于高极性、小分子多肽、亲水肽段,分离补充反相法。 2. 选择理由 多肽分子疏水和亲水残基兼具,一般反相柱对不同疏水性多肽保留分辨能力强,适用面宽; 多肽在正相色谱(如硅胶)及离子交换色谱上,分离选择性不如反相柱直接、通用,且正相色谱对生物样品适应性差; 可与紫外检测(214 nm、220 nm等)和质谱(MS)兼容——反相流动相无需高浓度盐,且挥发性好,利于MS联用。 3. 实验注意要点 柱温一般调至30°C–60°C以减少多肽二级结构影响; 多肽样品勿溶于高浓度盐或杂质含量高的缓冲液,否则易污染色谱柱; 若为极高分辨率(如肽指纹图谱、肽同分异构体分离),可选小粒径(如1.7 μm UPLC柱)或长柱。 4. 补充:制备分离时 依然以大内径C18反相柱为主,但流速和柱尺寸增大。 对于特殊大/小肽或结构特殊肽段,也可能选用离子交换色谱、凝胶色谱等其他类型分离手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