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HJ 1419-2025 是中国生态环境部于2024年6月发布的一项水环境监测国家标准,全称为: 《水质 有毒有害物质 铅的测定 液相色谱-电感耦合等离子体质谱法》(HJ 1419-2025) 实施日期:2025年1月1日。 标准简介 适用范围:适用于地表水、地下水、饮用水、工业废水、生活污水等各类水体中可交换态(易迁移、高生物活性)铅的测定。 分析原理: 利用特定萃取方法从水样中提取可交换态铅; 通过高效液相色谱(HPLC)进行分离; 采用电感耦合等离子体质谱(ICP-MS)实现高灵敏定量检测。 技术优势: 形态分析能力强,可准确反映环境风险相关的“活性铅”浓度; 检出限低,满足严格的环保监管需求; 分析速度快,自动化程度高,抗基体干扰能力强。 标准方法简要流程 样品预处理:按要求加入缓冲剂等试剂,将可交换态铅沉淀/富集/萃取。 HPLC分离:使用特定品牌/类型的色谱柱分离铅的不同结合形态。 ICP-MS检测:高速高灵敏定量分析,实现微量形态铅的检测。 结果计算及质量控制:含方法空白、加标回收、平行样、仪器检出限等环节,数据更科学。 仪器与试剂 高效液相色谱仪(HPLC)——要求能与ICP-MS在线联用。 电感耦合等离子体质谱仪(ICP-MS)——检测Pb 208等同位素信号。 色谱柱、高纯流动相、有机配体复杂剂等。 实际意义 弥补了传统原子吸收(AAS)、原子荧光(AFS)、分光光度法只能测总量不能区分活性/非活性形态的缺陷。 有利于环境健康风险评估、污染源解析和污染控制。 与国际上水质形态分析的新进展接轨。 |


